close

  京華時報訊 為綜合測量流動人口總體融合狀況,國家衛計委委托中國人民大學牽頭,組織中國社科院、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、清華大學等研究機構專家參與,研究編製了流動人口社會融合指數指標,並根據上海市松江區、蘇州市、無錫市、武漢市、長沙市、西安市、泉州市、咸陽市等八個市(區)進行的社會融合專題調查數據對流動人口的融合狀況進行了分析。
  分析得出初步結論認為,流動人口融合總指標指數得分為63.7分,其中文化交融得分最高,經濟立足得分其次,身份認同再次,社會接納得分最低,說明流動人口基本實現在流入地立足,但社會網絡依舊處於血緣、親緣、地緣階段,與本地人有較大的社會隔離,也說明總體融合水平還有較大提升空間。
  在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的地區,流動人口經濟立足水平較高,經濟發展水平較低的地區,流動人口經濟立足情況不佳,但社會接納、文化交融和身份認同狀況較好。這表明,經濟發展程度與社會融合之間存在著較為複雜的關係,經濟發展能在一定程度上促進流動人口的經濟立足,但未必一定帶來流動人口和本地市民之間在行為、文化和心理方面的交融。
  調研顯示,流動人口基本實現在流入地的生存立足,但新生代(90後)農民工的社會融合總指數(包括經濟立足、社會接納、文化交融、身份認同四指標)僅為55.7分,明顯低於1980年前和1980-1990年之間出生的農民工。
  大規模的人口流動遷移是我國工業化、城鎮化進程中最顯著的人口現象。國家衛生計生委副主任王培安倡議,要進一步推進流動人口數據開發和共享,各個部門加強協同合作,積極開展流動人口數據的交換,形成穩定、長效工作機制,推動信息資源的應用開發,促進現代信息技術與流動人口服務管理工作的深度融合。
  京華時報記者周宇
  綜合新華社
(原標題:流動人口融合度社會接納指數最低)
(編輯:SN123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ik33ikjfu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